企业技术中心申报

全面解读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提供专业的申报辅导,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助您轻松获取资质,享受国家红利。

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介绍

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设立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负责制定技术创新规划、开展产业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及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等工作,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载体。

tips:我司提供专业的企业技术中心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申报条件评估、知识产权规划、研发项目梳理、财务数据归集、申报材料撰写到后续跟踪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顺利通过认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企业技术中心证书样式

企业技术中心证书样式

企业技术中心服务价格

面议

我们的企业技术中心服务价格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附加服务而有所不同。我们致力于提供透明、合理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

请注意:以上价格仅供参考,最终价格以双方签订的服务合同为准。部分地区可能有政府补贴,我们会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欢迎联系我们获取精准报价和定制化服务方案。

企业技术中心优惠政策

政策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技术创新项目,享受政府专项资金扶持。

资金奖励:各级政府对于各级企业技术中心有不同程度的资金奖励(如:成都高新区对于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奖励30万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万,并根据企业投入补贴50-500万;成都是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奖励100万,另外科技、经信、发改等会给予项目优先支持约700万元。

资质认证:获得企业技术中心称号,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资源整合: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先对接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资源。


具体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额度可能因地区和企业具体情况而异,可以联系客服为你详细查证。

企业技术中心申报条件

基础条件:

在成都市注册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技术中心已运行1年以上。

企业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近两年未发生重大质量/环保/安全事故。

经济与研发实力:

制造业: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6000万元,研发经费≥250万元,研发人员≥20人,设备原值≥200万元。

建筑业: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研发经费≥250万元,研发人员≥25人。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000万元,研发经费≥200万元,研发人员≥20人。

科创企业专项:

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近三年新增股权融资≥5000万元或估值≥5亿元,可豁免主营业务收入限制。


提示:上述条件为通用性要求,具体细则可能因地方政策调整而有所差异。如果你的企业不满足条件,可以联系我们帮您提供精准培育。

企业技术中心适用的企业行业领域

企业需属于以下行业:

“三新”及软件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产业(如云计算、大数据应用),软件企业需满足软件业务收入占比≥70%。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制造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需符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建筑业:建筑工程、绿色建筑技术等。


请注意:如果您的企业业务不涉及上述领域,请联系我们帮您进行匹配。

企业技术中心申报流程

企业申请:向区(市)县工信部门提交《认定申请报告》、评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区级初审:主管部门审核材料并推荐至市经信局。

资格审查:市经信局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评审。

专家评审:组织技术专家进行材料评审。

现场核实:对评审通过企业进行实地核查。

公示认定:综合评审结果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正式发文公布。

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时间

申报周期:每年集中认定1次,具体时间以市经信局通知为准。

运行评价:每两年开展一次,评价结果分为优秀(≥90分)、合格(60-89分)、不合格(<60分)。


选择我们的专业服务,可以让您的申报过程更省心、更高效,显著提高通过率。

企业技术中心常见问题

Q1: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对公司的“硬实力”有哪些要求?

A: 申报主要考核四项硬性指标,需同时达标:

营收规模: 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通常不低于1.5亿元(特定行业可放宽)。

研发投入: 近两年研发经费支出额和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都有最低要求。

研发人员: 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少于15人。

仪器设备: 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300万元。

Q2: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回事吗?

A: 不是一回事,二者有明显区别:

归口部门不同: 企业技术中心主要由省经信厅主管,侧重于企业的市场化应用技术和产品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由省科技厅主管,更侧重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

定位不同: 前者是企业内部的创新核心,后者更偏向于一个行业或领域的公共技术平台。

Q3:我们的研发人员分散在不同部门,可以合并计算来申报吗?

A: 不可以。 申报要求企业已建立独立的、有明确组织架构的技术中心。必须有清晰的组织章程、固定的负责人、独立的研发预算和人员编制。临时拼凑或名义上的中心是无法通过评审的。

Q4:认定成功后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

A: 不是。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每两年会进行一次运行评价,对创新经费、创新成果、人才建设等指标进行考核。评价不合格的,会被要求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将被撤销资格。


若有其他疑问,请联系我们为你解答。

相关政策与行业动态

×

联系我们

或直接致电我们: 13666177038 (同微信)

电子邮箱: 397041437@qq.com

公司地址: 中国·成都市高新区萃华路89号